让更多一流科技期刊脱颖而出-凯发ag旗舰厅手机登录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今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古语有云,“道有时,事有势,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正是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与“势”中,科技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9年,由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启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征程。
因时而进: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如何助力中国科技期刊“提质”?
“‘2024自然指数-中国’2024科研领导者榜单中,排名前十的机构有七个来自中国。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术产出发表在中国主办的一流期刊上”。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总师、二级研究员白雨虹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未来可期。
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卓越计划”为中国科技期刊提供了更多自主发展的可能性。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纳米研究(英文)》副主编王训表示,“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为期刊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了质量和影响力,还激发了办刊热情和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提出,在“卓越计划”示范引领下,各界对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认知不断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办高水平期刊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办刊理念、办刊方式加快与国际接轨,不仅原有期刊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更有一批支撑国家战略发展、引领学术前沿、填补学科空白的高起点期刊快速崛起。张铁明指出,该计划帮助一批具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特征和潜质的期刊走向国际,为构建我国自主的学术传播和话语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7.1%。科研论文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期刊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期刊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奠定了基础。“卓越计划”实施因时而进,紧紧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深化出版、运营、评价机制改革,头部期刊成倍增长、关键领域期刊布局持续优化,高端成果汇聚能力不断增强。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已有166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前25%;55种期刊学科排名居于前5%;43种期刊排名学科前三;19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第一;5种期刊影响因子进入全球百强…… “卓越计划”实施五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因势而新:挑战不断,“卓越计划”支撑中国科技期刊如何“突围”?
在第十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指出,技术和平台建设是制约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重要壁垒,也是一流期刊建设的必由之路,打造具有自主产权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高水平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是新时代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在短短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张铁明指出,由于我国国际化办刊的时间尚短,期刊总体在品牌影响力、引领服务能力、学者认可度、学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同国际顶级期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吸引国际上,在各相关主流学者将创新研究成果主动在中国科技期刊上发表,如何让发表的高质量成果有更多的国际期刊引用等,这些都是我国科技期刊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必须要做到的。
白雨虹指出,“卓越计划”实施5年来,中国科技期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是这样越是要冷静理智地看待影响因子。“不是影响因子学科第一,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就达到学科第一。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要全面和客观。‘卓越计划’已实施的五年黄金时间十分宝贵,希望主导者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持续创新的精神,让该计划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成为中国科技文化创新的里程碑”她说。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卓越计划”二期建设将与一期建设基础有机衔接,重点针对高影响力期刊数量不足,集约化、市场化、自主化水平不高,论文发表“两头在外”等突出问题,加快一流期刊建设换道升级,从单刊突破向营造集团化和数字化相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期刊发展生态转变,让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我国期刊发表、更多高质量期刊在我国自主平台出版。
顺势而为:技术赋能,“卓越计划”如何激活科技期刊“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大幅跃升都是源于科技革命而形成的。每当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时,生产方式就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更迭,带动产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样态。中国科协副主席、《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采访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要有变革性技术或者颠覆性技术,要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有传统产业的改造上发挥作用。
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不断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发展进程,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科学技术,不断增强科技期刊的出版服务能力,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课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学术成果具有共享特征,然而,当前我国获取和使用学术资源的“门槛”相对较高,这与我们所处的开放科学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不匹配。他表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作为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正在加速推动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进程,提升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科技期刊这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产业升级,包括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而科技期刊则是传播和记录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传播推动学术出版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学术出版数据资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新质生产力。“卓越计划”二期重点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入演进,加强优质学术资源的聚合,形成期刊集群,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术资源、出版技术与人才、出版产品与服务的集约化,大大提升我国学术出版的水平和效益,缓解“发表在外”的问题。张铁明说:“期刊要建设平台、实现集群集约,管理体系与市场体系要协同发力,既需要管理创新,又需要积极发挥市场因素的作用”。
如今,“卓越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实现数字出版平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例如,科学出版社在既有sciengine发布平台基础上,全自主研发scicloud投审稿系统、编辑排版系统、稿件管理系统,形成了采、编、发、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运营期刊数量超过500种;清华大学出版社新建sciopen传播平台,打通与国际主流数据库和投审稿平台接口,吸引86种英文期刊入驻,支撑12种高起点新刊全自主创刊;《中国激光》杂志社通过中国光学期刊网、researching平台积累海量高价值学术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公益性智能知识服务产品,平台年访问量超亿次;高等教育出版社全面升级“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实现全部稿件国内生产,本地发布早于海外平台,访问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人成事:人才保障,“卓越计划”如何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卓越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和提升了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视野和从业水平,但同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一流办刊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张铁明表示,科技期刊对编辑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职业资格,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还要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学术素养。目前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缺口较大,特别是高水平的主编、编委和学术编辑。同时,人才队伍建设还受到新技术、新媒体发展的挑战,需要理解和适应开放科学、开放出版的转型。《镁合金学报(英文)》主编、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第十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回答业界同行提问时强调,科技期刊要有一批真正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和编委团队。“这一批人很关键,这一批人一定要面向国际化角度来考虑,要把这个行业最知名的、有出版经验的专家,又是高水平的专家,共同来参与组成编委会和编辑部”他说。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期刊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邢怀滨表示,办好一流期刊要有高水平的编委团队、科学家团队,还要有专业的科学编辑团队、期刊管理运营团队。“要为编辑人才、期刊管理运营人才创造更好的事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让大家有获得感、有事业心”。
“卓越计划”一期为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专门设置了业务培训、课题研究、青年编辑实地研修等项目,对一流编辑人才培育起到了良好的托举作用。对于“卓越计划”二期而言,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更加重要。
- 2024-07-12入境游升温 外国游客“说来就来”切身感受中国魅力
- 2024-07-12国务院:同意在6个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
- 2024-07-12今年1—5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6万个
- 2024-07-12商务部:全力保障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